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论文、优质课和优秀教学软件评选推荐表
标题 | 中职教育完善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 ||
作者姓名 | 贾金鑫 | 联系电话 | 18394153242 |
单位 | 砀山县铁路中等专业学校 | ||
内容介绍 | 本文从工学结合的背景及意义、当地养殖产业的特点、工学结合的实施与创新和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本校中职养殖专业在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现如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现有模式基础上结合当地养殖产业的实际条件,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我校特色的育人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通过这种机制,既为企业带来利益,又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的深度融合,突出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 ||
市专家评选组意见 |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
市教育局职教研究室推荐意见 |
市教育局教职教研究室
年 月 日 |
中职教育完善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一、工学结合的背景及意义
1、工学结合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建设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现如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2、工学结合的意义
“工学结合”是一种基于双方需求,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
双赢意味着学校与企业都将在这种培养模式中获利。通过工学结合,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把生产和教育有机融合,做到产教融合。在合作中,学生不仅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还加强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学生与企业的直接接触,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企业而言,工学结合既能够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的实力,也能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当地养殖业的特点
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使其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养殖类企业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和本身的防疫要求,所以,我县养殖场多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
与传统养殖企业相比,现代化养殖企业具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机械化程度高,饲养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会操作现代化设备。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养殖企业较少,而现代化养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当下职业教育中必须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企业的专业型人才。高职院校养殖专业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养殖业的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
三、工学结合的实施与创新
我校养殖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开设时间不足两年,办学条件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县里符合国家标准的现代化养殖企业不多,“强英鸭业”是其中之一。强英鸭业公司实力雄厚,养殖场里现代化养殖设备较为齐全,文化底蕴深厚。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学校师生实训基地领导小组牵头,根据公司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我校师生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协商,反复开会商议工学结合相关事宜,我校最终与强英鸭业建立了工学结合关系。领导小组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校方专业教师,共同制订了培训方案和计划。
1、合作目标
(1)让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2)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3)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共建养殖专业教学实训基地;
(4)通过工学结合,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校企双方的优秀人才、先进技术、仪器设备等实现共享,助推产业发展。
2、合作模式
我校在与强英鸭业的合作中,采用双方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进行工学结合。养殖类专业学生技能分为专业基本技能、单项操作能力、综合技能运用。前两项操作技能一般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综合技能运用一般在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中完成。
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大都由学校出资购买,而企业实训基地由企业建立。企业不仅为企业实训基地提供设备、原料,还会为校内实训基地提供一定的原料,例如在饲料的识别实验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各类饲料,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饲料的基本特点以及不同种饲料之间的区别。
除此之外,我校积极邀请强英鸭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养殖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更好地培养符合现代化养殖业要求的高技术人员。强英鸭业还指派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中,让产教有机融合,教、学、做三者合一,突出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工学结合中,学校专业教师还会培训企业员工,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互用,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我校与强英企业的合作中,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工学结合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四、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在企业中开展实训课程,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另外中职学生技能并不与实际生产吻合,且实践经验不足,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造成材料、机器设备的损失,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学校把工学结合工作看作是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种途径,合作形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突破,合作深度不够。学校对行业标准了解不够,企业对教学过程不熟悉,导致一些实训流于形式,在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进行教学上缺少实践。
工学结合中仍有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我校会进一步加强与强英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实训时间最好与企业工作时间错开,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效率。
五、工学结合的总结
我校工学结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处于浅层次阶段,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探索、建立校企“双赢”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既为企业带来利益,又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的深度融合。